在某些網站裡,處處看得到他們對腎虛者體溫的描述,但其實他們所說的是完全不對的,因為人體內部對溫度非常敏感,只要多一度或是少一度就會不正常,陽火盛,毛孔開,因為不停散熱,所以會有體溫較高的錯覺,陽火虛,毛孔閉,表面虛冷,但內部溫度不變。只要覺得冷,你自然就會躲去取暖,或者發抖讓體內溫度再升高一點,所以腎虛者內部溫度跟正常人相差極微!
可能有人會懷疑這樣的說法,腎虛者明明手腳冰冷,內部怎可能還會有正常溫度?其實內部溫度從外表是感受不到的,就好像你去烤箱烤身體,內部溫度有可能因此增加嗎?你只會不停流汗排熱而已,體內溫度是不會受外界影響的。人體自然會透過各種方法去維持溫度,假設身體虛冷,體內就容易產生火氣,雖然不正常,但這也是身體的自救方法之一,讓你的身體始終保持一定的溫度。 (苦海紅蓮)
以下是水上救生訓練教授的失溫定義,各位可參考看看:
失溫的定義及原因:
「失溫」又稱「低體溫」、「體溫過低」係指患者之核心體溫低於三十五度。一般「失溫」是由於外傷、冷水浸泡或長時間暴露於低溫的環境中。一般而言,嬰兒和老年人或病人較易產生「失溫」的狀況,因為:嬰兒比成年人產熱少,體表大,使散熱快,所以容易「失溫」。而老年人卻因為體內代謝率較低,所以老年人也容易「失溫」。生病發燒或喝酒的人,因散熱快「失溫」也較容易發生。然而;生病發熱或喝酒的人,若再下水游泳,發生「失溫」的速度也會加劇。
不同「失溫」程度之生理徵狀:
三十五點五度時:身體開始顫抖|此顫抖乃正常之反應,其為藉由骨骼不斷收縮的顫抖現象來產生「熱」,以補償所散失之熱,不過;這樣會消耗體力及熱量(K/cal)。若在持續下降,顫抖就越厲害,此時頭腦就越遲鈍。
三十五度時:體溫若下降至三十五度時會失溫、造成昏迷現象。手、腳遲鈍得近乎麻木,使兩手無法拉開小刀子。三十五度以下時,熱量調節系統就有被破壞的趨勢,即己進入失溫狀態,其症狀有:感覺寒冷、皮膚蒼白、四肢冰冷、嘴唇發紫、眼框發黑、劇烈而無法控制的顫抖、言語含糊不清、肌肉不受意志控制、反應遲鈍、性情改變或失去理性(如:脾氣暴躁‧‧‧等)、脈搏減緩(嚴重者心跳極慢)、呼吸細微、失去意識‧‧‧等,患者一但進入失溫狀況,可能在數小時之內死亡。
三十四點五度時:整個生理組織系統,自動排出CO2和乳酸並釋放出血醣和少量之腎上腺素。此時頭腦麻木,失去知覺,身體更加顫抖和震動。若不及時設法救護,可能在顫抖1|2小時,即有死亡的危險。
三十二點二度時:肌肉和神經系統功能越差,肌肉僵硬無法走路。
三十度時:瞳孔放大反射遲鈍‧‧‧等。在血液動力學上,≒三十度時造成脈搏、血壓、週邊血管的阻力、中心靜脈壓與心輸出量的增加。小於三十度則產生脈搏過緩、心律不整、低血壓與心輸出量低下。
二十八度時:心室顫抖、心跳停止造成死亡。在臨床上「失溫」患者80%在心電圖V3或V4可以很明顯的看見Osbornwave(J Wave)。
二十七度時:當人體深層體溫下降到二十七度以下時,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臟會失去功能。另外;胰島素的分泌與血糖利用受到低溫的影響,使患者呈現高血醣之情形。
二十五度時:當人體深層體溫若下降至二十五度時生命會有立即的危險。
「失溫」的速度變化視個人體力消耗程度或身體組成(體質|體脂肪與骨骼肌之比例)或當時身體狀況(是否生病或飢餓)而異,一搬來說:體力消耗多者「失溫」速度較體力消耗少者快。瘦者「失溫」速度比胖者快。生病者「失溫」速度比健康者快。
「失溫」之處理:
1. 選擇無風而較溫暖乾爽之環境。
2. 依照C.P.R急救要領施行。
3. 脫掉潮濕冰冷之衣物並以乾衣物覆蓋保暖。
4. 可給予熱水袋或救者之體溫傳導,以防體溫再下降。
5. 增加患者體溫|沖泡熱水澡後再穿足夠衣物。(無熱水可生火烤熱)
6. 讓患者喝適量之熱飲,如:可可茶、糖汁、薑母茶、溫開水‧‧‧‧‧‧等。
留言列表